空间的魔法师——记万柳学区荣誉居民袁振宇和黄彬凌同学
文/张晓辉
在万柳公寓四室一厅的空间布局中,客厅往往是被大家忽视的空间。有些房间的公共区域被堆满了垃圾,而一些房间的公共区域长期处于被闲置的状态。但是,经过景观学院的袁振宇和黄彬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课余时间的改造,宛如两位魔术师,将这块空间变成了一块“CBD”。
--题记
为什么说这块空间是“CBD”呢?首先就是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组建起了多功能的空间。在20平米左右的空间内,既有用于扩大储物空间的落地柜,也有用于摆放书籍和相框的格子柜,更有一张大沙发,再添上明亮的灯光,鲜亮的绿植,好一个让人坐下就不想离开的小天地!再者,这块空间也聚拢起了不小的人气,四个宿舍的同学们在茶余饭后都会聚拢到这里来,或独自看书、或交流学习心得、或聊些校园“八卦”,原本互不往来的四个宿舍的同学也因为有这样一片天地而变得熟悉起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最终这样一片空间能够出现在大家面前少不了袁振宇和黄彬凌两位同学前期付出的汗水。当问及两位同学改造过程时,他们的眼中仿佛又流露出了当时的激动与兴奋。袁振宇和黄彬凌说,他们首先收集了大家对改造的希冀和意见,大家一起参与讨论,综合大家共同的决定,最后在万柳公寓老师们的支持下两位开始自己了设计。
袁振宇同学
黄彬凌同学
可是现实却并非如画图纸一般美好。当家具厂按照他们画的精美的施工图把房间装修好后,大家却发现和想象中的样子判若云泥,颜色偏差巨大、无数缺陷的细节、不忍直视的整体效果让袁振宇和黄彬凌一下子感觉懵了。痛定思痛,袁振宇和黄彬凌发现问题出在和家具厂人员的沟通上,图纸从他们手中到家具厂经理再到施工的工人,很多细节早就走样了。于是,袁振宇和黄彬凌决定改变表达方式,用最通俗易懂的漫画方式来和家具厂的师傅们交流。并且他们两位和万柳公寓的老师一起来到宜家家居实地采购,也亲身参与了施工过程。对此,袁振宇说,“门厅改造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万柳学区负责后勤的老师们说干就干的魄力和执行力,只有师生一条心才能完成空间的改造。”
学生宿舍设计图
同学们在讨论设计方案
袁振宇和黄彬淋将大家的想法转化为设计图
初次改造后不忍直视的效果
客厅改造完成后同学们在此交流
当宿舍的大客厅改造成功后,袁振宇和黄彬凌将目光投向了万柳公寓二区的门厅。门厅是一个大家每天进出都很容易忽视的空间,但在袁振宇和黄彬凌两位的眼中,这里同样是一块“黄金地段”。经过前期和几十位同学的讨论、听取了老师的指导意见后,袁振宇和黄彬凌决定改造两个门厅、一个活动室。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大量的同学参与了进来。袁振宇说有一个词叫“用嘴巴做设计”,意思就是说大家虽然不是专业学习建筑和设计的,但每一个人都有对生活环境的独特观察、都怀揣着对空间改造的热情。黄彬凌说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让它发挥最大的用处,这也是门厅改造能够成功的核心因素。
二区的门厅改造完成后,袁振宇每天经过都会仔细地观察这块区域的使用状况,他发现有喜欢“刷夜”的“学霸”、也有在策划活动的学生组织,原本陌生的同学因为一场场的狼人杀而变得熟悉起来。当问到他们俩设计理念时,袁振宇说,“设计只对它服务的对象有意义”,黄彬淋说“设计说到底是人的营造”,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思都是希望通过设计来把万柳学区的同学们联系起来、让大家参与到营造中来、让每一个万柳人感受到家的感觉。
改造完成的二区门厅公共空间(部分)
在问到他们两人毕业后对万柳最不舍的地方是哪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自己改造的那片小天地。同时,袁振宇和黄彬淋也对万柳公寓未来的改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万柳公寓有数千师生居住和学习,公共区域欠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他们认为中心花坛的多功能化、连廊高效利用、西门改造等都是可以在未来发挥巨大作用的项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万柳公寓的师生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继续完成万柳学区的“空间魔法”。
正如书法家杨辛教授为小舍大家宿舍文化发展基金所做的寄语——“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宿舍是同学们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北大人身体和灵魂的港湾。从袁振宇和黄彬凌两位同学身上,我们看到北大精神正在宿舍文化中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