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更美、更暖的万柳——记万柳学生联合会赵培贝同学

文/李璐瑶

赵培贝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二的学生,她说自己加入万柳学生联合会,是因为被特房中心老师们热心积极地为完善万柳学区的生活所做的努力而感染,希望自己也可以为万柳学区的更好发展做一份贡献。“法律硕士是万柳学区人数最多的群体,作为法律硕士群体中的一员,我最大的期待是成为特房中心和法律硕士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创建更美好的万柳学区共同努力。”谈到加入学生联合会的初衷时,赵培贝说道。

--题记

 

一、靠谱、文静的小姑娘

和万柳学区的老师聊赵培贝,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培贝是个文静、认真的姑娘。万柳公寓这边有事情请到她,她都会来,有什么工作交给她都很放心。”万柳学区的李慧娟老师回忆说,有一次法学院那边找赵培贝给万柳学区交费,当天工作时间她不小心把这件事情忘了,晚上很晚才想起来,马上给负责的李慧娟老师打电话,询问明天交可不可以,得到老师的同意后,她第二天不到八点就来了老师的办公室。“这件小事其实能看出她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很高,真的很负责,即使出现疏漏也会尽力及时补救。”李老师说道。

赵培贝同学

二、管理服务监督员

谈起在万柳参加的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活动,赵培贝说,是去年十一月,公寓服务中心第二党支部开展的“共创品质校园,争做先进党员”活动。这次活动的会议中,赵培贝被万柳学区聘为第一批管理服务监督员。那是一次万柳学区的基层党组织举办的活动,参会人员包括万柳学区的全体党员,还邀请了房地产管理部公用房与土地管理办公室尹双石主任、公寓服务中心姜晓刚主任、王太芹副主任及师生代表参加。作为首批管理服务监督员,赵培贝在会上向大家分享了住在万柳学区的真实感受,并向支部提出了食堂饭菜口味单一等建议。“食堂问题是生活在万柳的同学们普遍关心的,提出这个问题后,特房中心的老师们给出了详细情况的介绍和答复,目前,食堂的就餐分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相信食堂问题会一步步得到更好的解决。”对于特房中心对建议的反馈,赵培贝觉得很及时详尽,对问题的妥善解决也是非常满意。

 

三、万柳大家庭

小舍咖啡墙上“小舍咖啡,大家品味”的字画;前厅地面投影的“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手机微信里几百人的“万柳大家庭(同学群)”,这些小小的细节里,都藏着万柳学区的“家”文化。作为万柳学生联合会的一员,赵培贝会经常参加特房中心的师生座谈会,“会上大家积极地提意见、想办法,来自不同学院、不同部门的老师同学们,对万柳学区的关心却都是一样的。”在万柳公寓,除了老师同学,平日里赵培贝接触最多的就是特房中心的保洁阿姨们,她们每天都会准时到寝室打扫卫生,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阿姨们对待每一次的工作都非常认真。还有,每当在万柳群中有同学反映情况时,前台工作人员们都立即回复、及时安排解决,十分周到。这就是“万柳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更美,更暖。

 “大家筑小舍 小舍出大家”地面投影

四、异地求学的温暖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城市的这片角落到那片角落,从这座城市到那座城市,甚至是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有人可以潇洒,但更多的人却总是恋恋不舍,放不下的是回忆;牵肠挂肚的,是那里熟悉的风景。

赵培贝回忆起自己有一次胃痛难忍不得不去医院,舍友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前台咨询了公寓附近最近的医院,即使是凌晨时间,舍友还是坚决地陪她去到医院,折腾到了凌晨两三点。“十分感谢那天晚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让我感受到了异地求学的温暖。”赵培贝感慨说,时间过去很久,但那份感动还是历历在目。

万柳的小花园是赵培贝最喜欢的万柳一角,“不管是夏天各种花的齐齐绽放,还是冬天覆着雪的美丽,在我看来都是公寓里最富有生机的一角。而整个万柳,也是我们对研究生生活的回忆中十分重要的一角。住在万柳,真的很幸福。”

的确,对于异地求学的学子来说,乡愁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如果在这原本陌生的城市多了一个大家共同筑起的巢,有了朝夕相处的亲人般的朋友,漫漫求学路,便也不那么艰辛了。

 

五、尾声

在赵培贝看来,万柳在作为“公寓”方面的功能上已经完成得很好了。环境优美,管理井然有序,基础生活设施已经十分完备,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在万柳都可以得到解决,住在万柳真的很幸福。

现在,万柳的“学区”功能也在逐渐加强,在特房中心老师和万柳公寓学生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二区活动室已建成、定期举办万柳生活课堂等,这些活动都是丰富万柳“学区”功能的表现。赵培贝说,很幸运能加入万柳大家庭,希望未来,还可以和大家共同见证万柳的成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