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来了一位“老大哥” ——记万柳学区1区804A姚伟同学

我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新生姚伟。另外,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个有着16年党龄、18年军龄的现役军人,也因此被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大哥”。这份特殊,使我天然获得了身边人特别的关爱。同时,我也希望这份特殊能给身边人带去更多的正能量与更充足的精气神以及一切积极美好的事物。当然,从今以后,我的生命里又将增加一个值得回忆与自豪的特殊身份标识——北京大学万柳大家庭中的一员。

——题记

 

满怀憧憬新生活

正如没当过兵的人,总感到没穿过军装是一种遗憾一样。对于每一位从军校毕业的人来说,对地方高校的憧憬则一直埋藏在心底。因为,军校的生活与地方高校的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所以,当我接到入住北京大学万柳学区的正式通知后,对美好新生活的畅想就开始了。我从网上收集一切关于万柳学区的信息,经过多方打探了解,这里酒店式、家庭式的服务模式,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及高标准、高质量的硬件设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因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这个大家庭。

 

当好一位老大哥

初入万柳大家庭,让我感受深刻的不仅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更因为这里有一群青春洋溢、充满朝气的家庭成员。我的室友是三位97、98年出生的小同学,作为年龄上比他们大一轮,而且又有着特殊的身份的我来说,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口中的“老大哥”。但我想,这种“老”不应该只停留在年龄上,而应该表现出“老”的样子、“老”的担当与“老”的责任。我希望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与实践感悟帮助年轻的同学们克服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解开他们思想的困惑,指引他们尽量少走弯路。当身边同学遇到思想上的困惑时,我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大家解开思想的扣子、释疑解惑;当身边同学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军经历帮助大家振奋精神、鼓舞干劲。年龄上的差距不仅没有成为我与同学之间沟通的障碍,反而成为我们之间的话题。所以,每当有人来找我聊关于感情、关于家庭,或是关于工作的问题,我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我眼里,他们既是同学,也是弟弟妹妹,也是亲人。

模范带头促养成

常年的部队生活,让我养成了一点大家眼中的“洁癖”。因此,宿舍里的脏、乱、差是我最无法忍受的。我的宿舍也不例外,入住没几天就已经是垃圾满地,袜子乱飞了。我想,虽然我没有生活在军营,但是军人的本色不能丢。不光自己要做好,还要想办法影响身边的人。为此,我发过朋友圈,把军校宿舍和我们宿舍拍照对比,本想着以此刺激大家的神经,可惜事与愿违,大家笑过后仍然保持原状。“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于是,我自己开始按照军人的标准整理起内务、叠被子、打扫卫生。“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是我常听到的话。我坚定地提出“军人没有差不多”“即使是把青蛙摆成一条线也是一道风景”,可他们却反驳“按照军人的标准整理内务不适合真实生活”。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摆出部队里的那“名言”,“请把合理的事当成是锻炼,把不合理的事当成是磨炼,真正好的品质和习惯都是磨炼出来的”。或许大家真的理解了,又或许是碍于“老大哥”的颜面,大家终于开始行动起来,宿舍的卫生状况也一天天好转。前段时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宿舍文化节活动中,我们宿舍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许,获得了“特等奖”。在这次万柳学区的“榜样宿舍”评选中,也非常荣幸获得第一名。如今,大家整理内务的标准和质量明显提高,好的生活习惯也在点滴细节中逐渐养成。更重要的是,生活小环境的美化,也促进了我们宿舍大环境的进一步和谐。

 

团结一致向前进

如果万柳是个大家庭,那么804A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家庭。作为当中的“老大哥”,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个临时组建的家庭团结好,建设好。因此,还未见面时,我就组建好家庭群,在网络中我们从家乡特色聊到家庭情况,再到感情生活,似乎已经成为相识多年的老友。见面后,我们没有一丝陌生感,宿舍很快就充满了温馨、热情、笑声和关爱。两个多月来,我们团结一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齐心协力。生活上,我会带着大家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小家收拾得温馨舒适;每周至少组织两次体育锻炼,我们宿舍也成为了万柳健身房的常客;每半个月至少组织一次聚餐,周边的小店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学习上,我会结合自身的学习与从教经历,与他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和目标,规划好学习的路径和成长的道路。当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许多。团结就是力量。如今,我们宿舍已经成为其他同学眼中的样板,成为团结的代名词。

供稿丨姚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