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万柳——记万柳学区3区707庹银泽同学

南方垂柳多柔媚之态,故可折柳赠别;北方劲柳多挺拔之姿,恰能涵养心境。虽已临近寒冬,心火不熄。在万柳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总会感受到这里蓬勃的生命力,吸引我加入其中。

——题记

 

楚客北居

    因求学而北上,我也算是南来客子。初到北方,被干燥的天气来了个下马威,只好闭门不出,在干燥的空气中小心翼翼地行动。分配宿舍后,为了配合系研究生会新生手册的制作,对万柳公寓下了一番工夫了解,对离学校遥远距离的担忧被万柳公寓完备的设施冲淡,生活有了期待。

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这倒与本科时的环境相差仿佛,但两位新室友却给了我不少惊喜。来自河南的瓮彦卿同我一样喜爱弹琴,填词作曲样样精通,我时常与他探讨乐理。湖北老乡万美豪做语言学研究,在寝室相聚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便从西南官话一直聊到北方方言,直到凌晨仍意犹未尽。在与室友们的相互切磋中,我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很快便建立起来,也在心态上完成了从“游学”到“求学”的转变,将万柳视为久居之地。

 

长夜无冬

常说南北冬日相差甚远,北方过冬需要承受物理攻击,做好外部防护也就足够,南方的冬天则是魔法攻击,悄然间人已冻僵,对此我深有体会。更深的眷恋来自暖气。关好门窗,让热气从暖气片中不断涌出,在房内升腾,只穿衬衣便可自如活动,这是南方人无法体会的妙处。空调固然有制热的功效,但总令人头晕脑胀,而暖气则无需担心。因此,夜晚的活动时间也就被大大延长,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冬天的存在。

期中期末,总在天气变冷后降临,每天都有繁多的学习任务需要处理。为避免影响室友休息,挪到2区楼下的活动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很少空置,更多时候会有和你一样的人在那里留驻,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大家互不打扰,在温暖的室内和温和的灯光下学习,不觉夜深,亦不觉天明。长夜无冬,因为有足够的温度来保障学习的热情。

 

学思并进

虽有校车和公交相助,但还是对通勤的时间感到不耐。那时东馆未成,图书馆容量有限,想要找到合适的自习区并非易事。几经周折,终于选择在学思堂完成大部分学业任务。虽然与食堂相邻,但在迈入这里的那一刻,思绪便宁静下来。置身于学习的氛围之中,你会被周围的人所带动,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这也是独自在寝室学习难以感受到的。

早晨醒来,翻身下床,洗漱完毕,轻手轻脚地关上门,奔赴学思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我们寝室最真实的写照。当你翻身醒来,发现对面的床铺已经空下来,不必怀疑,此刻在学思堂内一定能够找到室友的身影。在适宜求学的环境中,专注书本同理性思考都能实现。便如学思堂的名字所蕴含的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思并进,正在此处。

旧貌新颜

九月回归万柳,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细微的变化。原本安放在楼下的垃圾桶迁移到了固定地点,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开始流行,令人欣喜。本科在台湾交换学习的半年时间里,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是让我既头痛又赞叹的地方。在宝岛,追在垃圾车后面一路狂奔丢垃圾的情景令人难忘。在与一位长辈谈论此事时,他笃定地说,大陆想要做,不过三五年时间就够了,而今已成现实。

然而,垃圾分类并非一蹴而就,涉及许多专业性的知识,推行不易。恰好看到万柳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我便与室友一道报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夜色未明时出发,在寒风中守候,这样的时光难捱。可是看到同学们在你的面前将垃圾分类投放,心中总会感到满足。待环卫工人清走上一日的垃圾,已是晨光熹微,新的一天正在降临,而万柳也正在我们的帮助下旧貌换新颜。

 

秋去春来

疫情让时间消失了,独自待在寝室的时候,我总会这么想。从寒假回家开始,足足大半年的时间与万柳分别,再度归来又是一个新的秋天。“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 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来自中文系的《新秋之歌》抒发着对于秋天的热爱,我却叹息着错过了一个春天。明年就要毕业,时间已经不多,或许北方的春天就只有一个留给我。不过我想,万柳的春天已经在我心中长存。

九月归来的时候,我与室友常常去附近的长春健身园散步,谈论生活与梦想。在那里健身的青年和老年朋友们显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似乎疫情的阴影从未将他们笼罩,而万柳也是如此。学思堂像从前一样人满为患,健身房有节奏的锻炼从未间断,而夜晚下楼时,2区的活动区也仍有人在那里为梦想而奋斗。

芳林新叶催陈叶,南北柳树,皆通此理。旧时光总会过去,但埋葬的是不快的经历,而愉快的故事总会留下。待到秋去春来,我会从这里离开,但万柳的印记,将伴我终生。

 

供稿丨庹银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