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新人——记万柳学区1区405A彭劲同学
文/彭劲
万柳这个名字,总是会让人想起绿的清新,春的生长。和往年一样,新的夏天万柳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我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名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和刚刚加入万柳的众多同学一样,我们将和万柳大家庭一起,在这里度过温暖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
——题记
初入万柳
开学前,我就被舍友拉进了一个叫做“万柳大家庭”的微信群。通过群内的消息我了解到“万柳大家庭”的公众号和“北京大学万柳学区生活手册”推文。推文里面提及到了我想知道的一切,万柳学区的各项基础信息、设施、周边环境等。我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扇信息的窗口,万柳宿舍非常完备,完全满足了生活的一切需求。对于陌生环境的担忧一下子就解开了。通过这个大群,我找到了拼车群、健身群、桌游群等一大群精品小群,还没入学,我就已经感受到万柳的温暖了。
做好自己,给宿舍一个舒适
宿舍是四人间,上床下桌。要和三个新舍友住在一间屋里,共同度过这三年的硕士时光。一直很羡慕那种宿舍关系很好,最后分别后还经常联系的宿舍。可是宿舍总会有矛盾的,现实生活中很少那样的情况。宿舍的氛围很大程度会影响大学生活的质量。因此在宿舍,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
对于一个码农宿舍,有些舍友的生物钟调得很晚,有些舍友的生物钟很早。宿舍住着不同性格的人,有人喜欢安静看书,有人喜欢打游戏时激情澎湃。不制造噪音,是我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打电话的时候,到客厅去打,打游戏的时候,不大喊大叫。顾及舍友的感受,考虑舍友的作息。晚睡的时候,轻手轻脚,不弄出大动静,不影响正常休息的舍友。虽然宿舍没有熄灯制度,但只要有舍友休息了,我就主动关掉大灯,用桌子上的小台灯照明,减少对舍友的干扰。睡觉前我都把东西收拾好,整理好,起来后直接拎包出去,不制造过多的噪音吵醒舍友。我曾经听说有的宿舍,晚睡的一方动静特别大,影响了正常休息的同学,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感到自己遭遇了不平等待遇,于是也毫不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甚至故意弄得很响。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宿舍的人情味也在折腾中灰飞烟灭。因此我坚持有事主动与舍友沟通,多忍让,不对抗,这是我的作风。
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公共卫生。谁也不喜欢一个邋遢的环境。我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从来不占用公共区域,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位置让给有需要的人。阳台上我把下面方便的晾衣架全让给舍友,自己使用上面的晾衣铁链。过道上,我把自己的箱子鞋子整理到自己的桌子下面,给东西多的舍友让出空间。客厅里,我从不摆放自己的杂物,把空间让给需要的同学。看到垃圾桶爆满,我将它压下去,收拾外面的垃圾,开窗散味。自己的床品衣服勤换洗,从不堆积。刺激性大的食物在外面吃,外卖吃完及时扔到外面,保持屋内空气没有异味。平时的生活尽量大度,不计较小利。自己拖地了,就顺便把屋里的一起拖了。多换位思考,避免言论霸权。在商量中其实并不见得谁的观点比谁的观点高明多少,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总是有赢的一方,有输的一方。这个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可以避免不和的蔓延。不计小利,心胸宽广,可以增进感情,其实更加划算。宿舍财政理得一清二楚,也不要忘了理理感情损失。宿舍固然舒服,但也要多出去走走。万柳有7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功能齐全,有瑜伽训练区,动感单车,乒乓球专区等。设备齐全,种类繁多。这里是万柳众多场馆中最喜欢去的。如果想去户外运动,西门出去就有个运动公园,跑跑步一身的疲惫都驱散了。
带动舍友健康生活
自入学以来,我以更加努力的姿态面对学习和科研。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进步是不够的,作为党员,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和舍友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我主动帮助舍友搬宿舍,组装家具,增加交流。我们相互监督早起,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每一天的科研和学习。我们利用万柳特殊的通勤来克服拖延症,合理计划好时间。晚上我们经常举行小型的交流会,分享一天下来遇到的问题和感受。我们都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很多学术上的问题其实别人都遇过,有时候自己找半天找不到,回来一问舍友就知道了。我也积极参与宿舍的学术讨论,提供我的参考意见。交流会不仅是学术讨论会,更是一个增进感情的平台与方式。实验室的科研压力,可以通过吐槽来缓解;生活上的小矛盾,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商量。有难题,我们互相鼓励;有新闻,我们一起吃瓜;有矛盾,我们坦诚相见。
未来可期,共同努力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作为研一新生,刚到万柳,我怀着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接受新的挑战,新的磨练。从入学到现在,经历前台办入学手续、日常安全维修等,我深深被万柳的高效、温暖所感动。时间如梭,我将更加珍惜这里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与舍友一起为理想不断奋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