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各美其美,无问西东,美美与共——记万柳学区2区606C牛杨杨
文/牛杨杨
曾经走南闯北,现在万柳公寓成为了我的栖身之所与温馨的第二个家。当每个清晨来临的时候,大家带着不同的梦想踏上了同一条路,我想,这应该就是最美的事情了。
——题记
大家好,我叫……
最近初次见面习惯于这样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牛杨杨。牛是动物里的牛,杨是植物里的杨”。往往随之而来的是默契的笑声。有时我也会稍加解释,这两个字分别是我父母的姓,缘分使然,我也就成了一个动静皆宜的人。在七大姑八大姨眼里,我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四万名考生里拿过状元,也头顶着国奖和省三好的光环,顺利保研北大。在许多朋友看来,我是一个学习竟然还不错的不安分之人,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奔向球场,野生up主,尬舞初学者。对于以上印象,我的回答是“一般优秀,其实不酷”。因为自己的人生嘛!为什么不玩儿得尽兴一点儿呢?每一个当下都值得期待,生活常新,务必挺胸抬头。
其实在讲述自身的时候经常是乏善可陈的。听到自己评选上这次的“宿舍榜样”,还要讲述个人事迹,说实话并没有多大底气。因为来到北大之后,认识的每一位同学,在他们的身上我都能发现自己可以需要虚心学习的特质。我真实地感受到,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天清晨推开二区的大门,除了早起的困倦,还有满满的希望和期待。不过既然能幸运地在《花开万柳》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那就啰嗦几句,和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故事。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我从15岁第一次踏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门起就铭记至今的几个字。彼时的我在绿皮火车上度过了一天一夜的旅程才告别家乡的大山,抵达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同时又带着自治州中考状元和自招考试土家族第一名的傲人光环正意气风发,对新的生活怀有少年的那份不安和期待。在这片位于西三环的狭小天地,我和来自全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同龄人在党和国家的恩泽下一起学习、生活,领略那些不曾身临的祖国大地是怎样别有一种风情面貌。三年中一起吃着泡菜拉面奶豆腐,学习方言民歌筷子舞的时光,使我具体而深刻地体会到何为各美和共美。身为学习委员,我始终以民族团结为原则组织活动、服务班级,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走南闯北,无问西东
而今四年多已不辞而别,当我以一名北京大学对外教育学院硕士新生的身份,回顾起这段南北求学,无问西东的人生经历,却也依旧热血难凉。离开北京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校园里的和字碑,它背后的深刻内涵指引着我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当好一名对外汉语人。而正是土家族先民艰辛创业,反抗压迫的务实精神一直支撑着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进取。
现在回想,在学术上取得的一些小小成绩的背后,其实也是在不同学科和领域寻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成果。我在哲学、教育学、数理统计、新闻传播学等领域中反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为基础努力做到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学行合一,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纸上得来终觉浅,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之间也需要行动意义上的美人之美。这依赖于媒介的传达,同时也离不开教育的深耕。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也在媒体工作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获得新知。
在课余时间,我所热爱的羽毛球运动不仅使我的身心始终保持愉悦健康,更已然成为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一个各美聚成共美的舞台。本科时,我创建了南京大学的首支留学生羽毛球队,与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各个国家的队友并肩作战,夺得了学校院系杯亚军。来到北大,我加入了学校普通生羽毛球队,在比赛中和许多优秀的同学切磋琢磨,屡获奖项。我始终相信各个民族的朋友就如同球上的一根根羽毛一般,尽管拥有着各自独特的纹理和棱角,却依旧紧紧地联结和围绕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飞得更远。
时间是唯一的答案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我从15岁第一次踏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门起就铭记至今的几个字。彼时的我在绿皮火车上度过了一天一夜的旅程才告别故乡的大山,抵达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时隔七年,我又从南至北,开启了下一段人生征途。我想,我所做的、想做的和将要做的许多事情大抵都绕不开这八个字的题中之义。
时间会给我结果,脚步会给我方向。唯一的一缕乡愁也应当被放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