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万柳——记北京大学万柳学区2区1103B
文/郭晓庆 喻成源 郭汪书仪 王义艾
在北大,在万柳,成就一段特别的缘分。
——题记
万柳是我们另一个舒服安全的家,我们的宿舍在2区1103B,很幸运,能够在万柳生活三年。
万柳公寓离燕园不远,骑车十几分钟即能到达学校。贴心的是万柳的电动车充电桩,扫码即可充电,对于骑电动车出行的小伙伴既安全又方便。
半夜饿了,楼下有馋猫小食堂,外面有烧烤店,小吃店,还有送到宿舍楼下的外卖,任君挑选。
园区内绿化很好,像是一个小公园。万柳还有健身房,每天有很多人去那里运动,舒展筋骨,体验热汗淋漓的酣畅。
当然,宿舍才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对于宿舍,我们有话说:
郭晓庆说:细节都是关怀。
我们宿舍和谐友爱,是有名的和谐宿舍,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进步,这些都体现在细节中,比如课堂上有些宿舍成员还未到,其他成员会为她留一个位置;有的成员生病,不舒服,其他成员会主动询问,提供感冒药、发烧药等;在晚上,如果有别的成员先睡下,其他成员都会蹑手蹑脚,避免大声说话,影响他人;在宿舍,我们看视频都会戴耳机;在宿舍成立之初,我们就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比如一起买饮水机,也会彼此交流本科期间的住宿经验,说出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注重沟通,这样相处起来,就会顺畅很多。
舍长组织我们,一起制定了寝室卫生的打扫时间表,我们都按照表格执行,注重维护寝室卫生,保证不脏乱,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区域、公共区域包括阳台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空时,宿舍还会一起聚餐,比如去吃火锅、喝奶茶等,舍友买了好吃的,也会乐于分享,所以我们也跟着吃了很多好吃的。
学习上,在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大家都认真学习,共同进步,争取超越自己,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我们又深信,“君子和而不同”,对彼此的私人空间都保持尊重,尊重彼此的喜好、生活习惯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交往。
喻成源说:万柳给我惊喜。
本科四年都是在北大校本部的宿舍生活,交通和饮食方面都非常便捷,所以一开始对万柳的住宿生活并没有抱很高的期待,但是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对万柳宿舍的印象彻底发生了改观。
首先是交通,每天都有固定准时的班车,效率很高,从宿舍到学校只需要15分钟左右,大大缩短了我们的通勤时间;其次,万柳宿舍开设了专门的自习室、食堂,为我们营造了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和用餐环境;与此同时,还有健身馆、咖啡馆等齐全的休闲配套设施,使得我们在学习生活之外,也能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万柳,每一位后勤部的工作人员都为我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幸运能有机会在这里度过三年时光。
郭汪书仪说:室友都是小天使。
本科期间我是在北大的本部居住,因为宿舍内空间较为有限,所以只能住上下铺,舍友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一些。加之我们当时“年轻气盛”,彼此的相处就不算特别愉快。所以初到万柳时,我比较忐忑,很担心和室友之间会相处得不好。
但我的室友们实在令人惊喜,都是非常可爱的小天使。
我睡觉是比较容易醒的,所以即使戴了耳塞,有时也会被声音惊醒。但我的小伙伴们在我睡觉之后,动作都非常轻,甚至有时候我睡得很早,都不知道她们回到宿舍又洗漱了。我在万柳的睡眠远远好于原先校内的状况,这都是来源于暖心的作息规律的室友们。
上课的时候,我们也都会给伙伴们留座位,一同分享笔记,下课了也会互相交流、继续学习。寝室的学习氛围浓厚,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我们也经常一起出去分享美食,一起看电影,在欢乐的环绕中增强友谊的力量。
王义艾说:相处带来温暖。
本以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大家平时忙于考试作业,生活各自独立,宿舍生活难免寂寞又乏味。但是此刻提起笔,记忆最深刻的居然是开学第一天室友带我挤校车去学校的那个清晨。
九月份初来北大的我对于这里的生活没有经验,学习和生活都处于无序的状态。室友们教我下载公交地铁app,告诉我去哪个网站下载资料,为我介绍校园布局,推荐食堂菜品,帮我占座位,毫无保留,事无巨细地一点一点把我的生活引上了正轨。我们的关系也在这些点滴小事中打磨揉搓,由生硬变得柔和。
忙碌时我们一起上课,互相补充笔记上的缺漏,提醒交作业的DDL,清闲时我们相约试吃学校周边的美食;室友为我介绍正宗的川渝火锅口味和吃法,我向她们推荐以生鸡蛋作蘸料的寿喜锅……四个月里,我们由互不认识到相知相识,身在异乡,彼此之间像亲人一样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嬉笑玩闹,相扶相助。
诚然,研究生阶段大家对寝室生活没了新鲜感和期待感,把精力更多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上,再加上我们四人有不同的背景和生活方式,大家的性格也都比较独立,因此我们不像电视剧中模范寝室那样勾肩搭背亲密无间,但是寝室生活给了我在异乡直面困难的勇气,室友们也总能让我在细微处感受到温暖和欣喜。
虽然我们认识不久,但是我们都很开心能够遇到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