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逐梦 万柳依依 ——记刘静老师一家与万柳的二三事

文/李亮

燕园逐梦十余载,万柳结缘一家情。刘静老师本硕博的青春岁月都与北大万柳结缘同行,万柳学区见证了她成长成才的过程,在万柳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里,她不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她也见证了万柳学区品质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好的的发展历程,那些在万柳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早已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

——题记

刘静老师与万柳学区的缘分,从2002年就读北京大学考古系本科二年级时开始,她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宿舍号是5区805室。忆及第一年住在万柳的情景,她印象最深的是装了200来号人的考试季早班校车以及“非典”时在园区跳集体操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浩浩荡荡的队伍。那时的万柳环境与现在不同,学区周边甚至还有农田,建筑工地也很多,宿舍条件自然也不及现在。恰逢“非典”时期,学校给居住在万柳的同学都发了一个入校的特别通行证,她和同学结伴去学校上课或去图书馆上自习,“非典”时期学校实行自愿上课,老师们虽从不缺席,但是教室和图书馆里人却远不及此前。刘老师第二次入住万柳学区是2005年硕士一年级的时候,这次她在万柳住了半年就迁回本校了。2012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后,她的宿舍再次被分到了万柳,这时的五区已经是教师公寓了,这一住就到了现在。

十年之间三次入住万柳学区,刘老师不仅见证了万柳学区在宜居舒适度和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幸福地陪伴着两个孩子在万柳健康成长。采访刘老师的时候,她回忆起在万柳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几件事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记忆之中。

前台响起的紧急求助电话

2018年11月21日午间时分,万柳公寓前台接到了一个紧急的求助电话。“喂,您好!请问是万柳前台吗?我是五区***的住户,现在有紧急情况向您求助……”原来,刘老师两岁的女儿无意中将自己反锁在卧室里,此时刘老师夫妇都在单位上班,家里只有奶奶一人陪伴看护,老人家数次尝试开门未果,焦急万分,此时小女儿已开始惊慌不定。老人家打电话向刘老师求助,她情急之下拨通了万柳前台的电话。此时正值午餐时间,前厅部耿俊杰主管和同事们放下碗筷,迅速赶往五区。但由于门锁出现故障,耿俊杰费尽力气也无法打开房门,最后只能打电话叫来运行部的师傅强行开锁。正在值班的高宗俊和陈兆林两位师傅接到电话后带上工具火速赶往现场,前后仅用了十分钟就打开了房门。看到小姑娘安然无恙,家里老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中心工作人员当即回电话告知刘老师已顺利解决,电话那头的刘老师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事后,刘老师给万柳公寓工作人员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万柳公寓工作人员顺速响应,避免了幼女独自在房间时间过长可能发生的其他安全事故,也避免了老人过度忧心可能引发的身体不适。老人忙乱,幼儿无助,很难确保不发生其他事故。千言万语无法完全表达对万柳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这封信也被万柳前台服务部精心保存起来,前台以真诚换真心的服务态度、以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刘老师由衷的赞叹。刘老师说,万柳公寓工作人员高效解决问题后回复的那句话——“刘老师放心吧,老人小孩都很好”,是她在2018年冬天听到最温暖人心的话语。

刘老师家人们在万柳公寓其乐融融

被“询问”的教师家属

在万柳公寓居住多年,刘老师一家发现,万柳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小,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万柳的工作团队很有凝聚力,集体归属感很强,工作氛围也必然很融洽。

刘老师的爱人与万柳工作人员也时常打交道,保安员看到他开车回家装卸物品时,经常会主动帮忙。回忆起居住在万柳的时光,刘老师的爱人有一次被“询问”的经历,令他实在难忘——有一天,刘老师爱人乘电梯下楼,突然电梯里的紧急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他有些纳闷地接起了电话,电话那头是万柳中控室的值班人员。在十几层的下降过程中,值班人员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他的住址、身份等信息。直到第二天早上,刘老师爱人才反应过来,值班人员可能怀疑他是不被允许上楼却上了楼的快递或外卖小哥。事后他以此自娱自乐了好几天,并且一再表达在万柳生活实在很有安全感。

此外,还有一个“追车”事件也非常令人感动。有一天早上,刘老师爱人开车出门,车刚刚驶出车位,就看见保安员边追车边喊话,不明就里的他赶快停下车来,原来保安员追车只是为了提醒他的车当天限行。刘老师爱人恍然大悟,并向保安员表示感谢,他被保安员的责任心和爱心而深深感动。刘老师全家一致认为,万柳学区南门每天更新的车辆尾号限行提示牌既细心又贴心。

经过这几次“被询问”、“被追车”事件之后,刘老师和她爱人和万柳工作人员也成为了好友,他们经常根据万柳的生活和居住体验给学区服务团队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较为中肯的建议,也可以说是万柳品质园区建设的积极分子。刘老师爱人觉得,我们往往只想享受服务的便利,但是一定的管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管理看似给我们带来不便,恰恰就是能更好地服务整个学区师生的保障之举。万柳学区师生众多,生活要求、活动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时候众口难调,管理和服务往往只能尽力取最大公约数。如果自己的要求不在这个公约数范围内的话,也许应该多反思一下自身,多与服务团队互相理解支持,多和邻里之间沟通交流,很多误解和矛盾就可以化解。她觉得师生们如果能多关注学区的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万柳学区的工作会开展地更好,最终便利的还是师生们自己。“我们一大家子都住在万柳,当然要努力帮助万柳变得更好,这同时也在提升我们家的生活品质。但是变得更好这个口号需要学区服务团队和师生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刘老师家人们在万柳公寓中心花园怡然自得

及时而真诚的问候

有一年元旦前夕,刘老师的父亲因病住院,情况较为危急,急需输血而不得。刘老师在朋友圈写下了她的新年愿望,希望新的一年能恢复互助献血。朋友圈一发出,万柳的工作人员和邻居纷纷私信刘老师,询问血型并提出可以随时到医院献血。在那个焦急等待的寒冬里,这种互帮互助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刘老师一家。

采访归途中,刘老师对万柳学区的很多设计安排都赞不绝口。比如充足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充电桩,比如舒适而美好的绿植,比如智能快递自提柜,比如自行车停车位的规划和调整,比如24小时便利店……这些都是万柳服务的用心良苦之处,每一处便利和舒适背后都是服务团队的辛勤付出。

采访最终,刘老师有一句话想送给即将入住万柳公寓的同学们,也送给即将从万柳出发扬帆远航的毕业生们。刘老师借用了她非常敬佩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家邹衡先生的一句话——“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不去奢望短平快的收获,收获的前提是辛勤的劳动。

大道至简,一千个北大人有一千种人生哲学,但北大人骨子里追求卓越的基因总是相似。祝福刘老师,祝福万柳的北大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