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他画了个北大井盖,还有……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万柳公寓服务中心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北大燕南园里引人瞩目的不仅有盛放的二月兰,还有一场特别的画展。画作中的一塔湖图、春日田野、幽深小径……观赏者们交口称赞。而在北大万柳学区的中心花园,斑斓的月季与画作相映成趣,园区地面井盖上绘制的北大logo、未名湖、博雅塔精美生动,引得行人四处打听画者何人。穿着灰色工服的作画者听到大家的赞誉,却并不抬头,只是腼腆地笑笑,蹲在井盖旁,继续下一幅画的创作。

 这位“扫地僧”,便是负责北京大学万柳学区负责库房管理的姚晓光师傅。他并非毕业于艺术院校,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画画,在自习绘画的几年时光里,却陆续完成了30余幅绘画作品,为北大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他也是万柳库房的“001”。十多间库房、千余种库存,他如数家珍。自2010年入职以来,他先后担任保安员、中控员、仓库管理员,一丝不苟、恪尽职守的工作品质给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

 鲜亮的色彩跃动在姚晓光的画板上,也在他的人生中绽放。

姚晓光和他的办公室墙画

 

北大为自学成才的他,办了场展览

 

01

“喜欢一样东西,哪管什么阻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课本上的悠扬民歌,承载着诗与远方的美好想象,也是姚晓光在内蒙古老家的成长环境。童年的他望着广袤的草原,看着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一种纯粹的浪漫主义情怀便在心底潜滋暗长,“要是能把这些风景画下来该多好。”

 

 小学的美术课上,姚晓光便显露出了绘画天赋:班里的同学都是从零基础起步学习画画,但当大家就同一主题进行创作时,姚晓光总能画得比同班同学更好。可惜,升入初中后,学校不再开设美术课。囿于拮据的家庭条件与“画画不能当饭吃”的观念,姚晓光的画画之路被迫中断。

 初中毕业后,他辗转各地打工,挤时间画画更成了一种奢望。然而,他心底的画家梦从未熄灭。因为工作原因,他常常到各地出差:长沙、株洲、西安、宝鸡、天水……每每前往一个新的地方,他总会在火车上长久凝望窗外飞驰而过的一幕幕风景,“多漂亮啊,我真想把它们都画下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来到北大工作后,他得以重拾一直以来的绘画梦。在北大万柳学区做中控员时,岗位实行倒班制管理。因而他在轮岗后能够有一段比较长的空闲时间,在闲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他重拾画笔,自学绘画。在那个智能手机并不普及的时代,想要获取线上学习资源并不容易,他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来自学绘画理论。如今,线上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姚晓光也会利用短视频平台学习绘画、调色技巧。

正在为万柳学区地面井盖绘制图画的姚晓光

 

 身处文化、艺术中心,北京的各种资源深深吸引着姚晓光。他爱去各种机构看展览,其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涂鸦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墙上风格各异的涂鸦已经超过了绘画本身,而成了率性的象征。周末若有闲暇,他也会不辞两个小时的路程,前往通州区宋庄“画家村”观摩画家们画画。那里画家众多,风格各异,姚晓光认为,“每一种艺术表达都值得被尊重”。

 追求梦想并非易事,自学绘画更是常常遇到瓶颈。姚晓光没有老师指点,也没有同伴可以交流,常常苦恼于如何调色、如何表现明暗、如何在写实和抽象之间找到平衡。在他的库房办公室左侧墙上有一幅丙烯画,绵延的群山下,草原一望无际,绿树相依,野草繁茂,小马停驻其间。虽然这是一副临摹作品,有所参照,但画面中不同层次的绿色,还是让姚晓光花了很大的心思研究调色。即便困难,姚晓光对绘画的热爱却没有消减,他相信:“喜欢一样东西,哪管什么阻挠?”

 在别人眼里,姚晓光称得上是个“画痴”:他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就是画画。他觉得,独处画画时的他,是最快乐的。谈到画画的时候,姚师傅的眼睛会发光。讲着讲着,他似乎就进入了忘我的世界:他托着腮,目光越过办公桌、迷宫一样的库房、鲜花盛开的万柳学区,看向更广阔的天地,看向属于他的诗和远方。

  

燕南园里,姚晓光的个人画展

 

02

工作,“要和画画一样用心”

“就像画画一样”是姚晓光的口头禅。无论谈到什么,话题都会回到他最爱的画画上。聊到自己的工作时,他也强调“就像画画一样,要用心”。

流连于姚晓光的画作的观众

 

 艺术的世界多彩绚烂、肆意挥洒,仓库管理工作却略显枯燥繁琐,也容不下分毫差池。姚晓光深知库房工作意义重大,关乎万柳学区的建设与师生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十余年来,他严谨细致地对待这份本职工作,像斟酌画布上每一笔色调一样,用心对待仓库中每一次物料进出。

 万柳的地下仓库空间极大,布局宛如迷宫,取料时需要在楼层中上下,再拐过几个弯,穿过一重又一重的门。现在的姚晓光轻车熟路、脚步飞快,对各个小库贮藏的内容了如指掌,对整个库房千余件物品如数家珍。然而,回忆起自己初到岗位时的紧张惶恐,姚晓光依然记忆犹新。那时,面对偌大的库房,成千上百、种类纷繁的物料,他傻了眼,“整夜整夜睡不好觉”,唯恐工作出了岔子。为了做好分内事,姚晓光花了一个月反复熟悉工作流程以及各层各室的物料分布,终于对工作逐渐上手。在他的管理下,物资陈列分门归类、井井有条,账目记录清晰可查、条理分明,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姚晓光在检查库房

 

 入库工作好比掌管静态的千军万马,要求心中有数;出库工作则要和诸多部门打交道,要求心有法度。仓库领料的程序严格,有时涉及多方签字确认。姚晓光牢记工作规则,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不会为了加快工作进度随意简化领取物资的手续,曾被打趣为“不讲情面”。

 来到万柳之后,姚晓光先后从事的三份工作虽然内容大相径庭,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却一以贯之。不论是什么工作,他都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担任保安、负责园区安保工作期间,他坚持对一天工作进行复盘回放,总结工作得失;现在的仓库工作鲜少与师生接触,但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姚晓光仍旧一丝不苟地执行工作事务。从保安岗位到仓库管理,十三年间他默默辗转在园区各个平凡岗位上,守护北大师生。

 姚晓光用一幅最喜欢的油画——《鞠躬尽瘁》来表达自己的工作态度。这幅油画由军旅画家王吉松所绘,它捕捉了周恩来总理带病连续工作30小时后、在接见外宾前短暂休整的时刻,任谁看了都会为总理的操劳动容不已。“鞠躬尽瘁”,这便是姚晓光自我鞭策的工作态度。姚晓光说,有些画笔触深刻,一看就会被吸引打动。

 

 

03

用艺术反哺燕园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一文末尾指出:“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姚晓光追求绘画的梦想的经历在北大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无论是北大的氛围,还是北大提供的工作环境,又或者是这座园子中的人们,无不是他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得知他有绘画才能后,公寓服务中心万柳园区的领导同事们就鼓励他多作画,邀请他参与园区的文化建设,为道路井盖“增光添彩”;还为他在燕南园、万柳学区两次举办了个人绘画作品展。他说,“来到这里的最大感悟就是与其紧盯着别人,不如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的道路,做人学艺都一样。像画画一样,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自己觉得开心(就行)。”在跌跌撞撞自学绘画的求索之中,他并没有执于攀比与内耗,而是从心而为,用笔画下家乡,画出燕园,也抒写自己独立行走于天地山水之间的心声。

北大为姚晓光举办个人画展

 

 北大为姚师傅创造了舒适的工作与绘画环境,姚师傅也用他的独特方式回馈着这方校园。五一画展之后,万柳公寓服务中心为姚晓光举办了公益竞拍活动。对于活动所得,姚晓光的设想是全部捐出:或是汇入北大“小舍大家”宿舍文化发展基金,或是资助北大贫困后勤员工及学生。公益竞拍当日,正赶上万柳迎来首批组团回“家”的校友。得知姚师傅有意将师生购画所得悉数捐出,校友们也十分钦佩与感动,当场以个人竞买捐赠的形式集齐6000元款项,助力姚师傅愿望成真。

 这是艺术对生活的反哺,也是姚晓光对北大的回馈。“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在北大后勤部门工作了十三年,燕园浓厚的人文关怀已经深深融入姚晓光心中。

 

 

04

向更高远处求索

 在各具特色的燕园风物中,姚师傅最喜欢的是矗立在湖边的博雅塔,因为一片平湖需要高塔的点缀才错落有致,“没有它,不得劲”。于平静生活中,永远怀着向更高远处漫溯的目标,也代表着姚师傅的人生态度。

 

 被问及对未来学习绘画有无规划时,姚师傅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他一直对自己没有系统学习过绘画抱有遗憾,打算选择一家价格合适的画室去上周末培训班。此外,许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涂鸦墙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姚师傅对尝试墙绘颇感兴趣,尽管这涉及到涂料、工具、画幅尺寸等诸多元素的改变,与他更为熟悉的纸绘迥然有别,但他对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期待。

姚晓光的作品正在进行公益竞拍

返校校友在万柳参观姚晓光的作品

 

 采访当天,姚师傅的图画作品公益竞拍正在举行,记者兴奋地提出过去看看,刚好碰上一位也来看画展的法学院研究生。这位同学曾学习国画、对姚晓光的画作非常感兴趣,两人一路交谈至食堂,还就食堂墙壁上画着的长城、柳树的绘画特点兴致勃勃地讨论。两人交谈中,姚师傅的眼睛亮晶晶,颇有“乐莫乐兮新相知”之感。临走前,两人加上了微信好友,姚师傅诚恳地说:“以后遇上和国画有关的问题,还要向你多多请教啊。”这种始终“在路上”的学习精神,陪伴着姚晓光,从只关乎每一次下笔、每一次涂抹的“小”世界,抵达更广阔的天地,抵达属于他的诗和远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