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调研联大旧址 重温革命精神——公寓服务中心组织师生一行赴滇调研实践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把握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建校80周年等重大历史契机,促进后勤育人工作和宿舍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联合万柳学区师生联合党支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万柳学生联合会、北大燕窝)等师生组织开展“调研联大旧址 重温革命精神”赴滇实践调研活动。希望通过对西南联大师生宿舍分布、宿舍条件、生活状况以及西南联大相关管理服务工作的考察调研,引导同学们学党史、明国情、知社情,学习联大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北大精神。通过切身体验,更好地接受最鲜活、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贯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成才要求。

 2018年5月22日—27日,来自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万柳学区师生联合党支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共13位师生代表赴云南昆明、蒙自,开展“调研联大旧址 重温革命精神”实践调研活动,与来自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的师生代表重访西南联大校址、追忆西南联大历史、学习西南联大精神、交流宿舍管理经验。

北大赴滇调研团成员在西南联大旧址前合影

 1938年2月中旬,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搬迁至昆明,改成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正式开课。西南联大在国难中诞生、在困苦中坚守,引领思想文化,弘扬学术自由,培养出一批“刚毅坚卓”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高等教育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时引用了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考察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时评价西南联大是“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

北大万柳师生联合党支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成员在西南联大旧址前合影

 实践期间,北大师生开展了走访参观、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探讨现代化宿舍管理经验,追忆西南联大精神与足迹,为促进师生切身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开展新学期宿舍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和良好的契机。

 学唱联大校歌,缅怀革命先烈

 5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太芹老师带领的师生赴滇实践调研团一行13人经过一晚的休整顺利抵到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在云南师范大学后勤保障处龙梅处长、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李海樱总经理等领导老师的欢迎和陪同下开始西南联大旧址和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参观调研。

北大赴滇调研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联大历史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在聆听了西南联大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杨彭关于西南联大历史的讲解分享之后,北大“燕窝”成员、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思宁感言,“走近联大纪念馆后,对这段在战火纷飞年代里为家国理想而诞生的教育史奇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切的体会。联大奇迹定格在当年炮火声中,联大精神传承代代北大人。”

调研团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北大师生一行与云南师范大学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馆共同唱响《西南联大校歌》,“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在场的师生为歌曲中民族大义的真实写照而动容。随后,师生一行共同向“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悼念。

 1945年12月1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学生潘琰、李鲁连、南菁中学青年教师于再以及昆华工业学校学生张华昌为反内战、争取民主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而铸就了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李大钊曾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一二·一”运动体现的便是青年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在庄严的纪念碑下,在沉寂的默哀中,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调研团成员、公寓中心第一党支部的杨现瑞老师心潮澎湃:“无论此次昆明之行,我们享受什么样的春色,都不要忘记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我们更要一年一年的守候,一年一年的传承,为英烈,为那段英勇抗争的历史”。北大“燕窝”成员、来自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吴蓝蓝同样感慨:“有的人死了,他们还活着,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烈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精神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一二·一”运动中牺牲的烈士纪念碑

调研团成员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大厅学唱联大校歌

 悼念仪式结束后,实践团参观了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宿舍旧址,参观结束后,两校师生在田家炳楼201会议室举行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会上龙梅处长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向北大师生赴滇调研团表示热烈欢迎,北大师生调研团团长王太芹副主任代表全体成员表示感谢,双方针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并就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发展变革部门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宿舍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团一行与云师大后勤、资产管理等相关领导在田家炳楼举行座谈会

 有关教师公寓及周转房管理工作等方面,云师大李海樱总经理、后勤保障处史恩明副处长、学生公寓管理科吴春丽副科长、王彦菲老师等相关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北京大学万柳学生联合会首任主席王龙啸同学在座谈会上发言,他通过“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关键词、一些体会”具体阐述了联大精神渊源,并就日常联合会的工作中感悟到“一个宿舍、一段求学经历对于学校的历史来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本人来讲,可能就是一条命、一辈子、一段刻苦铭心的记忆”

龙梅处长代表云师大领导对北大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王太芹副主任代表调研团一行感谢云师大相关领导的热情招待

 同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西南联大在昆校舍遗址和闻一多等西南联大教授故居旧址。通过实地参访和的历史资料学习,教师公寓办公室副主任唐晓雪老师对西南联大艰苦卓绝的办学历史和刚毅坚卓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当时昆明的条件有限,联大经费不足,老师们也是囊中羞涩,老师们的住处散落在昆明各处。展馆中有张周培源骑马的照片,周先生家在西山,每天需要骑马来校。照片上的周培源先生挺胸昂首,面展微笑,可见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刚毅坚卓的精神存在于大家的精神世界之中。”

西南联大教授周培源先生骑马照

 学生组织交流互动,创新提升社团工作

 5月24日上午,实践团一行调研参观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此处校址原为明清时期云南科举考试的重地—云南贡院,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调研团相继参观校园内云南第一天文点、建立于1955年有60多年历史的钟楼。之后参观了建于1924年的会泽院,这座典型性的法式建筑,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记载着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文化精神。然后实践团又参观调研云大学生宿舍和后勤管理等情况,学习了解云南大学在学生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北大万柳学生联合会与云南大学法学院相关学生组织负责人就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并就学生组织制度化管理的可能性进行合作、讨论,此处调研由云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张艺峰,副主席许一凡、曾渝崆负责接待,并全程陪同参观考察。在参观考察之后,万柳学区师生联合党支部成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王致博表示通过学生组织建设和后期管理服务的深入交流,有利于增进双方友谊,为以后的学生组织联合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北大万柳师生联合党支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与云大法学院研究会代表在会泽院前合影

 蒙自分校求索求真,联大精神常在常新

 5月25日,实践团成员来到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进行参访交流活动。“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中国知识精英不甘沦为亡国奴,三校组建西南联大,辗转南迁。由于甫抵昆明时百废待兴,校舍不敷。1938年4月,联大文学、法学两院师生迁至蒙自设分校。当是两院师生分两路抵达蒙自:一路由长沙南下,经广州、香港、越南海防,乘滇越铁路火车而来;另一路自湘黔步行入滇,再从昆明沿滇越铁路至蒙自。调研团成员参观了闻一多“何妨一下楼”,重温了联大师生投笔从戎的故事,首次体验了当时的交通工具——法国的窄轨小火车,调研团成员、万柳学生联合会第三任主席2017级硕士研究生韩剑参观之后感言“西南联大时期俊彦云集、巨擘济济,这些大师既有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刚毅坚卓,又有‘静坐听雨’、‘何妨一下楼’的旷达向上,他们在国难期间昂起了中国教育的头颅。”

调研团成员在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前合影

调研团成员在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参观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观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的时候,偶遇红河学院教授北京大学02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校友张永杰师兄,张师兄现担任红河学院科技处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此外一行的还有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北京大学08级外国语学院本科校友郑华博士,张师兄带领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向我们介绍了北大在蒙自工作的校友情况,并热情邀请实践团一行前往红河学院参观调研,张师兄激动感言“在蒙自这么偏僻的祖国边陲小镇,在80年前北大师生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蒙自哥卢士洋行旧址巧遇北大校友,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张永杰校友陪同调研团成员参观蒙自分校旧址

    张永杰校友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蒙自

 同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蒙自革命烈士纪念碑、闻一多纪念亭等地,通过蒙自一天的调研走访,实践团成员对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历程和人文精神理解更加深刻。

调研团一行在蒙自闻一多纪念亭前合影

 在短暂的实践调研中,调研团一行13人通过访问旧址、查询史料、观看展览影像等不同方式,重温西南联大校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缅怀先烈,铭记国耻,探寻“茅屋草舍育英才”的奥秘。参加实践调研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本次调研过程吸取的经验、传承的精神更好地融入为老师同学服务的过程之中,西南联大的精神将在思想深处激励自己更好地成长成才。

                                                                 

(文/王龙啸)

 

返回